1、父亲在给他的信中这样写道:“……儿呀,真抱歉,但愿再过一二年,我的那双皮鞋,你穿在脚上不再大。……我抱着这样的希望,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将引以为荣,因为我的儿子是穿着我的破皮鞋努力奋斗成功的。……”这封寓意深刻、充满期望的信,一直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布拉格在科学的崎岖山路上,踏着荆棘前进。
2、名人坚持不懈的故事——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版同情默默无闻的小权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
3、名人刻苦学习的例子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在的一个城市里,肖邦家客厅里的灯光特别明亮,好多孩子都穿着漂亮的衣服,在钢琴的伴奏下,围成一个圆圈跳舞。只有一个3岁的男孩没有跳舞,他圆睁着明亮的眼睛看着妈妈弹钢琴时手指的动作,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肖邦。他那么出神地看着,好像入了迷一样。
1、方永刚:生命保持在冲锋姿态男,44岁,中共党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方永刚入伍20多年来,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2、积极向上的名人故事一:苏洵发愤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
3、张海迪,山东文登人,身残志坚的作家和学者。她在五岁时因病高位截瘫,却自学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不仅如此,她还学会了针灸,成为一名医生。团中央曾授予她“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表彰她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贝多芬,德国波恩出生,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4、贝多芬 贝多芬是由古典乐派跨进浪漫派中间的一座桥梁,他出身寒微,虽遭到诸多不幸与痛苦,可是他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进取心,自我充实,以致于成长茁壮。他从小被强制学习音乐,早年曾向海顿与阿布雷治克学习理论作曲,奠定了作曲技巧的深厚基础,终成一代巨匠。
5、贝多芬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我绝不能向它屈服”不仅是他个人的真实写照,也激励了无数面临逆境的人们。这句话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提醒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不能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贝多芬的鼓舞下,许多人在生活的困境中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动力。
据说:他在生命终结的前一片刻,他深情望着桌面上的演算的稿子,依依不舍地留恋。真可谓:生命不挺,奋斗不止。 或许你现在很勤奋,又或许不太勤奋,但是你可要认识到懒惰的人不会受到成功女神的亲睐的。你们有想一下,斯蒂芬。
以下是我对自强不息的典故的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在吴王夫差攻破越国后,勾践被迫到吴国为奴。在吴国,他卧薪尝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国家的耻辱和复兴的使命。最终,他回国后励精图治,发愤图强,最终实现了国家的复兴。
从凿壁偷光的匡衡到忍辱著书的司马迁;从弃医从文聊救百姓的鲁迅到身残志坚挑战自我的张海迪,许许多多有志之士的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如今,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期要继续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号召。这充分表明培养孩子的自强精神又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意义。自强精神是成功的基础。
关于自强不息的故事,有以下几个经典案例:范仲淹勤奋读书:故事概要:范仲淹幼时家境贫寒,常常没有足够的食物,每天只能吃一块用粥冻成的冰块。即使朋友送来食物,他也坚持不吃,以免养成享受的习惯。凭借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他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邓亚萍自强不息的故事:邓亚萍在我国乒坛乃至世界乒坛上的地位是无可争议的。自她1986年13岁那年拿到第一个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开始,到1997年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短短的11年间,一共拿到153个冠军。这不但在中国乒坛,而且在世界乒乓史上都是光辉的一页。
1、杨孟衡以其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成绩,获得了多个荣誉,包括“三生教育”杰出人物、昆明市优秀学生、“昆明美德少年”等。2010年11月,他荣获云南省首届青少年新知读书节“十佳读书青年”称号。目前,杨孟衡就读于中山大学翻译学院,专注于英语翻译。在高中时期,杨孟衡的桌子比普通学生低30厘米,他的双脚可以直接搭在桌上写字。
2、“如果你们能在我的脸上看到阳光,那时因为有人把让光洒在我的脸上”,孟衡一直心怀感恩,因为是别人的鼓励和帮助让他一直坚强地生活着,受到别人的鼓励是一种幸福,鼓励他人也是一种幸福。
3、年4月,年仅6岁的杨孟衡触碰到10万伏的高压电,为了保命,高位截肢,从此失去了双臂,他虽然经历了很多人不怀好意的嘲讽,也曾有过内心恐惧,但最终在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重新站起来,没有因为失去双臂而限制了自己的人生。
4、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她在19个月的时候因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不久,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因为她的导师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5、杨孟衡小时候因触碰高压电而失去双臂,但不能阻挡他拥抱梦想。在失去双臂后,杨孟衡的梦想是站在残奥会的领奖台上,虽然几经努力,现实击碎了他的梦想,但孟衡并没有丧失信心,而是重新返回课堂,捡起了荒疏的课本,他新的梦想是做一名英语同声翻译的人。
1、齐白石 齐白石,中国近代画坛巨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誉世界。然而,这位大师的成就并非源于早期的艺术训练。齐白石自幼家境贫寒,仅在12岁前跟随外祖父读过一些书。他的青少年时期主要靠砍柴、放牛和种田为生。直到27岁,他才开始正式学习绘画。在此之前,他的艺术生涯几乎一片空白。
2、扁鹊:古代著名医学家扁鹊在面对国王的封赏时,拒绝成为“天下第一神医”,他谦虚地表示自己的两位哥哥医术更高,因为他们能够在疾病初现端倪时就能治愈,而他的治疗往往是在病情严重时才介入。 梅兰芳:京剧大师梅兰芳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深厚造诣,还拜师画家齐白石,虚心学习绘画。
3、牛顿在风暴中测算风力 有一天,狂风呼啸,尘土飞扬,视线模糊。然而,这并没有阻止牛顿研究风力的决心。他带着工具,顶着风暴进行测量。尽管多次被风吹走测量纸,多次眼睛被沙尘迷住,多次不得不停下工作,但他对知识的渴望从未减少。他一遍又一遍地测量,最终得到了准确的数据。
4、蒲松龄是清代的文学家,他自幼聪明好学,但长大后屡次应试皆落第.蒲松龄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继续追求成功。他曾含羞自荐,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大宗师黄昆圃写信,希望能得到帮助,然终没能如愿。从此,他不得不在乡间一边教书,一边继续准备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