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1986年世界杯1/4决赛中,阿根廷队与英格兰队对决。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在裁判的视线下成为经典,英格兰队因此失利。在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小组赛末轮,联邦德国队只需小胜邻国奥地利队即可两队一同出线。最终,联邦德国队以1-0获胜,但这场比赛因其结果而备受争议。
2、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1/4决赛,英格兰队凭借一粒有争议的进球以1:0的比分淘汰了阿根廷队。 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决赛中,英格兰队与联邦德国队战成了2:2平,在加时赛中,赫斯特的进球虽然经过球门线弹出,但苏联籍边裁却认定了这粒进球,最终英格兰队以4:2的比分获胜,在家门口夺得了世界杯冠军。
3、比利时4-3苏联:1986年世界杯1/4决赛 比利时人两个越位球,主裁判视而不见,伟大的欧洲冠军苏联被比利时击败;说来令人发指。在比赛中,苏联人曾经两次领先,但都被比利时队依靠明显的越位球追平比分。
4、安东尼-泰勒此役作出的第一次争议出现在第30分钟,罗德里左路横传,皮球打在了孔德的手臂上,主裁判并未作出判罚。视频助理裁判介入判罚,但最终也没有判罚点球。从慢镜头来看,孔德明显有向后摆动手臂,阻挡皮球的嫌疑。
5、科威尔的红牌成为了比赛的转折点,这不禁引发人们思考:在足球场上,什么情况下的红牌最为“残忍”?在这一刻,科威尔成为了讨论的焦点。他不仅在比赛的最后阶段失去了控制权,还遭受了不公平的惩罚。维尔贝克的愤怒和科威尔的冤屈,使得这一红牌事件在国际足坛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6、可以说西班牙人的冤屈比意大利人还惨!西班牙梅开二度精彩头球,裁判却以越位和过早出界为由判进球无效!看慢动作,裁判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回顾2002年世界杯韩国队是如何肮脏地进入半决赛的,裁判无视韩国人各种粗暴野蛮的犯规行为,西班牙队几乎所有有利的进攻都被吹走了。
1、获益性:愉悦感、足球技术的美感、球队文化或球员魅力的吸引等,是大多数球迷喜欢足球的理由。但是,不同的球迷,对获益性的感受不一样,有的球迷更容易受到比赛结果或细节的影响,出现情绪波动。宣泄减压:平时,人们工作压力很大,缺少宣泄心理压力的途径或环境。
2、球迷希望通过他们支持的球队,来宣泄他们平时压抑的情绪,因此看球的时候陷入痴迷的状态,而且比赛的过程中,火药味十足,由于球迷对球赛的判决有一些不满,又无法改变现状,因此会出现诉诸暴力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赛场之上运动员的表现,会牵动着球迷的情绪。
3、从众心理 每届世界杯,也不乏有一群“伪球迷”。他们代表的就是一种“从众心理”。他们虽然不喜欢足球,但是身边的人都在热爱足球、谈论足球,这让他们产生迫切想融入集体的情绪,不愿和周围人失去共同语言。于是这种被边缘化的危险让这些本来中立的人有了从众的压力,往往会转入看球者的行列。
北京时间6月20日凌晨0:00,欧洲杯F组第二轮小组赛的一场比赛开打,卫冕冠军葡萄牙对战德国。上半场比赛,C罗打空门得分,迪亚斯与格雷罗各打进一粒乌龙。下半场比赛,哈弗茨与戈森斯分别建功,若塔得分。全场比赛结束,德国4-2逆转战胜了葡萄牙。
在葡萄牙2-4不敌德国后,“心疼C罗”的话题登上了热搜,尽管本场比赛贡献1传1射的表演,但C罗没能帮助葡萄牙取胜。说真的葡萄牙位居世界第五,其实并不强。都是被吹出来的。C罗廉颇老矣虽然还能进球,还能把握机会,但是队友之间的磨合简直没有。踢得毫无章法。不看好葡萄牙能走的更远。
上半场,戈森斯打进一球,但因格纳布里越位在先而无效,随后C罗打空门帮助葡萄牙队领先,德国队在5分钟内通过对手的两个乌龙球反超比分,鲁本-迪亚斯和格雷罗先后送礼。下半场,哈弗茨和戈森斯连入两球,C罗助攻若塔扳回一个。最终,德国队4-2逆转葡萄牙队。
欧洲杯小组赛F组第2轮在慕尼黑安联球场展开巅峰对决,葡萄牙对阵德国。上半场,若塔无私横敲助攻C罗轻松推空门首开记录,随后鲁本-迪亚斯与格雷罗先后不慎自摆乌龙,德国连扳两城实现反超。下半场,戈森斯传射建功,哈弗茨包抄撞射得手,C罗助攻若塔破门为葡萄牙扳回一城。最终,葡萄牙2-4不敌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