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里面关于延安的课文在四年级上册的课本里面有一篇选读课文,名字是《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寻》是祁念曾创作的一首富有革命精神的现代诗歌,课文里面作者用了各种形象化的事物来代表延安精神。
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妙,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但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3、我曾多次到延安参观采访。当时,正是十年动乱时期,延安的面貌变化不大。1974年我到延安采访,那里的人民依然比较贫困,我心里难过极了。归来后,写一首《延安,我为你哭泣》的诗,留在我的日记本上。粉碎“四人帮”以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延安的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延河: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枣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南泥湾:在延安南部。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窑洞:就土山的山崖挖成的洞,供人居住。
5、枣园 枣园曾经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城西北8公里处。枣园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
6、《杨家岭的早晨》的课文内容如下:开篇描述:在延安杨家岭的窑洞中,作者在鸟鸣声中醒来。尽管有参观行程的安排,但作者不愿放弃早晨的时光,选择留在窑洞欣赏美景。窗外景色:作者打开纸糊的花棱窗格,感受到一阵潮气,意识到昨夜下了雨。
时间:从农历初七至正月十五。形式:鼓子秧歌队以友好访问的形式走遍周边村庄,增进邻里感情,调解矛盾,维护社区和谐。阶段:分为探马、进村、街筒子、跑场子、出村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情味。
西峪口混秧歌表演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迎接与致敬:在村口,两村的混秧歌队伍会以壮观的场面迎接对方,伞头之间会以拜见之礼互相致敬。随后,在主方队伍的引导下,客方队伍会进入村中进行竞技表演。表演时间与地点:混秧歌活动主要在冬季农闲时的正月进行,具体从正月初六到十四是跑场子的日子。
打记事起,由村里组织的高跷秧歌队、武术社火队、二人台表演队,一过“破五”,就会由村委组织起来,经过短暂排演后,开始在相邻各村镇巡回交流表演。同时,邻村上下的表演队也会陆陆续续到我们村交流演出,基本一天从早到晚都有来表演的队伍,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八才会结束。
秧歌整个演出活动包括进场、辟场、按场、跑场、煞场、出场六个部分。进场:秧歌队在村外整队,客村以最高礼仪接待,设香案,置肴馔果品,鸣鞭炮,头面人物全部出迎,客家抬鼓,鼓乐前导,“行程”进村,若客家秧歌队尚未出村,则以“行程”迎接,导引至演出场地。
秧歌的音乐分为小场演唱、锣鼓打击乐和唢呐吹奏三部分,其中后两部分主要用于伴随舞蹈。演唱形式包括领唱和走戏调,以及结合舞蹈的节奏和旋律。全国各地的秧歌风格各异,如东北秧歌的泼辣风趣,河北秧歌的淳朴抒情等。
1、延安市,简称“延”,陕西省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全市总面积7万平方公里,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2、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总面积37037平方千米,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3、延安位于中国陕西省的北部,是一座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这里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更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地处黄河中游,陕北高原的南部,与山西省隔黄河相望,以子午岭为界与甘肃省接壤,北靠榆林地区,南接渭南、铜川和咸阳三市。